适可而止

这COVID-2019疫情还在持续,在不得已working from home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刚开始时是在杰何的村里面一边看娃一边上班,估计一天八小时的班,正常上只有一小时吧。然后开始反思这样不行,于是就来京,在家上班,当然效率稍微有所提高,大概一天正常上班的时候能达到两小时。后来公司发邮件说你们可以把monitor搬回家工作。但丫的我是在国内啊,monitor还在西雅图呢。于是老板提议说是可以自己买monitor然后报销。这下突然来了兴致。想着这个Macbook的破键盘,连按键都费老大劲了。于是干脆从头到脚都给换一遍。机械键盘,无线鼠标,外接显示器统统走起来。突然感觉人生圆满了。

然后第二天又发现,如果能有两台显示器,一台横屏,一台竖屏,真是太帅了。注意只有帅而已,能想到的是效率不一定会真的提高多少。然后越想越安耐不住,想要自己给配一台。然后就又觉得把,虽然cool,但是有点累赘,一方面两个屏能用多少都不一定,而且只是现在在家办公的时候会用到,也许一两个月就不用了。放在家里反而占地方。不要到时候再断舍离。然后就这样不断的纠结,不断的纠结,纠结了两三天。仔细静下心来想想,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多一台除了cool一点,效率容易分散,且占地方,不符合我的留白特性。以后家里即使用到,也只会用一台,白白花这钱,何必呢?

回想之前,一个类似的纠结例子就是在西雅图时,要不要再买一台MacBook Air。北京这边有一天MacBook pro,西雅图已经有一台工作用的MacBook Pro,之前一直觉得Air蛮帅的,就一直想为自己找个理由买一台。这个纠结了有几个月,最后终于想通了,对于Air的喜欢更多的是不切实际的喜好而已。效率明显不如Pro,平时上班之类的肯定也只会用公司的电脑。如果买了估计大多数时候,就是放在那存灰吧。Air唯一时候的估计就是写作。突然发现这种机械键盘配合大显示器,写作的思路和手感也是杠杠的啊。

突然发现基于某个场景来描述一个想法或者道理比单纯的从意义上来阐述要清晰容易理解的多。

@lengerfull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