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作的不顺心和裁员的不确定性就会让人有忧患意识。不自觉的看着自己的银行账户,开始同样的反思为啥自己的资产在22年一年竟然不增反减。回头来看,就觉得这个很可怕。因为自己很多的事都需要这样的现金流来支撑。
既而由此就想到了自己的投资。美股目前已经上涨了这么多,自己竟然还是亏着了不少。这个就是离谱的事情了。在经济好的时候始终坚定的持有大科技股,目前来看,实在是过于幼稚。眼看着自己篮子里的鸡蛋越来越少,却不知如何是好。然后借着这几天一直因为麦粒肿躺着的机会,开始深刻思考着自己的未来投资计划,以前以为自己很特别,做的事情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经历过投资这件事(问问周围的人,亏损竟然都比我低)才发现,自己显然是最菜的一个。这个就让我这段时间特别的焦虑,焦急,开始有些手足无措,开始有些病急乱投医的看各种博客,各种书,想找出一些规律手段。越看越觉得虚,回过头来看看,有几点认识:
- 越来越看清那些youtube上所谓的自媒体,有95%都是些无用的out dated信息陈述,由此来当做自己的副业来赚钱。那些人每次最困难的肯定是用自己怎么圆自己上一次视频预测错的市场,然后看着一次次的打脸。但是好像最后也会发现,即使这样,也不要紧,因为总有人在看。像这种youtuber者才是永久的会产生被动收益,而且以一劳永逸的方式。
- 越来越体会到那句:你看到的大部分信息都已经被price in的了。因为你信息收集的渠道太窄了,拿到的而且是N手的信息。应该提高自己咨询获取的方式和能力。每天不要刷那些无聊的图片自媒体,而要多看看很多权威的媒体杂志的东西,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真正的帮助投资,帮助自己。如何获取,利用信息才是最为关键的。
- 我爸之前经常说,人想走的越远,就会发现都会形成自己的圈子。圈子很重要,在获取信息上面也一样使用。你一旦进入到一个圈子里,你会发现有好多非常有用的信息。积极的加入一些圈子,让自己不要停留在原地,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如此看来,自己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深深的觉得这些路有意思,也是我一直追求的东西。想到这就觉得确实很有意思。
最近一直在听张磊的《价值》,讲他从学生时代开始,怎么一步步在人大,耶鲁上学,一步步接触investment,最后建立高瓴资本的。从多个角度谈创业,谈作为投资人,怎么坚持长期价值,怎么恪守投资人道德底线,出奇守正。也谈了好多他对于价值投资的理解,从最初的格雷厄姆早期的寻找实际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公司(受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股市,其方法在现代有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到巴菲特芒格时代,对其价值投资理论进行发展和延伸。他认为现在所谓的价值投资就是寻找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司,并且有很高护城河的公司,并长期持有。同时不仅仅局限于投资企业,还要主动的和企业创始人交流,甚至帮助影响企业发展。同时,他也提到了,价值投资并不是拿着一个企业的股票,死板的一直持有,价值投资需要不断地re-iterator,来评估当前的价值,这个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
另外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提到的和伟大的人同行这个论点。让自己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时刻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和伟大的人同行,学习每个人的优点,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好。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活力,比什么都重要。以前眼睛都在天上,从来没有认真看着脚下,学习国内这帮企业家,了解他们的思维和深刻。也是从他的叙述中,我才明白,原来国内的这帮创业者,大佬的背景和资历怎么的牛,每一个人都在每一步对你进行能力碾压。你要是和他们竞争,几乎没有任何胜算。也是从这些内容中让我明白,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需要拔高,不要永远是dive deep,而应该是think big。
看《安全边际》时首先提到的就是投资者和投机者的区别,我理解最重要的两点:
- 投机者追求的不是稳定持续的现金流,因为投机品在没有最终卖出之前是产生不了现金流的。
- 投机者在投机决策过程中往往不追求较高的安全边际,而是秉承高风险高回报的想法,希望通过一两次投机来实现短期的利益最大化。
第一次看完安全边际最直观的感受是想追求高安全边际就要能进行准确的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先生提供的价格有有效的判断,然后进行决策。而这个过程其实是最困难的。因为你要做特别充分的市场研究,读企业财报,了解宏观经济等等。然后才能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做决策。这个其实是费时费力,而且往往最后容易吃力不讨好,玩不过华尔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最后选择通过一些基金股票管理机构来给自己投资。但这个又牵涉到在什么阶段进入和退出的问题。
价值投资需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非同一般的严格纪律和长期的投资视角。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和能够为成为价值投资人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价值投资人中又只有一小部分拥有较强心理素质的人,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