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尤其是在安静的夜晚,一个人躺在床上,反观自己近期的生活状态。最近反思最强烈的事情莫过于恍然发现自己竟然完全不会生活,青春的灵魂却如此老态龙钟,枯萎干瘪。记忆喜欢回溯,我也开始寻找大抵这种心理状态以及生活方式是从何时开始养成的,想来应该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吧,六年级之前确实不算是真正的中国式教育,因为在当时村子里没有大人们对于孩子上学这事基本上是心照不宣,即基本学不了什么大学问,成不了大气候。故而只要你在学校不犯特别严重的纪律事件,比如伤了哪家孩子,把学校的窗户玻璃打破等等,家长是懒得说你的。故而那段时间却是生活的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童年。但不知怎么,到了初中以后,开始了住校生活,从此生活便低调的如一杯白开水上漂着的几片绿茶,每天唯一的生活就是在教室里,听课,做作业,晚自习,偶尔课间打闹,除了骨子里的男女情愫渐生,但那环境太过严酷,狭缝里很难生存,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就成了唯一的生活,仅有的生活方式。人的天性中对于新鲜环境,多样生活的窥探和好奇便渐渐随着时间而消失殆尽。当侥幸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后,眼看还有最后一道高考的门槛也许这娃便真能鱼跃龙门了,家长们似乎逐渐开始关注起来,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啊?最近学习压力还大吗?除了吃饱穿暖之外的话,似乎唯有学习成绩了。可想这三年的高中生活自然也是没有太多对于生活的记忆。当时觉得能够每周仅有的周末下午半天能够洗个澡,运动一下,或者去山下的书店里看看闲书真是在高雅充实的生活方式了,所以每当回想起当时的生活,这段回忆永远是被作为生活的典范。不知不觉这种环境下竟然已默默度过七八年,姑且不论这种环境和生活方式对后来的心态和情趣是否有影响,至少有一点,我们上大学了。这可是我们的绝对地盘,家长除了每月的生活费,再也干涉不了我们的自由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大学生活,在高中日思夜盼的大学生活,四年里回味起来却总有一种索涩,死气沉沉的感觉。仅仅是对我而言。也参与过好多社团,班级活动,却不知怎么,总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就好像你的周围环境,人和事在你看来总像是隔着影视银幕,你总是在观望,欣赏,却竟然忘了这就是你自己的剧幕。才发现做楚门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过好自己的生活便罢,让他们都成为旁观者又何妨,只要回味起来,我回味的生活,他们回味的却只是无聊的剧情。而现实中,我却成不了楚门,而成了他们。 好吧,不知怎么的随口瞎掰了,缘由是这样,一个周六的下午,百无聊赖的想通过午觉来缓解情绪,那种无聊淡漠却如盗梦空间般存在,把我从梦中惊醒。天呐,从何时开始我的生活如此的单调而重复无味了,我不是一直在追求那种健康充实,每时每刻都充满存在感的生活吗?它在哪呢?噢,没找到吧,还是找到了又弄丢了呢?才渐渐发现,精神的生活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几次试图丢掉它而独自前行,却发现我也同时丢掉了前进的理由和动力。单调乏味无趣,病的真不轻了,如果这算是2014年的新年愿望的话,我希望能够治好它。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
仰天而问:难道我,
所求太多以致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
与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的那神性
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湛若青天?
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我真想证明,
就连璀璨的星空叶不比人纯洁,
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
----荷尔德林《人,诗意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