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实在想不出什么词能够表述当前的世界经济状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绝对不为过。虽然自己之于当前的世界,国家都如蝼蚁般渺小,但还是止不住感慨生活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就如虽然没有经历过从集体经济到改革开发的那段宏伟叙事,却每每看见反映那时候的电视时,总有种大江大河浩浩荡荡的气势。让人不觉的感慨生命之渺小和时代之伟大。

同样,这庚子年则是另一个极端。因为一场病毒,导致了全国,乃至全球陷入恐慌和疲于应付。完全能感觉到其影响之大和深远。还记得之前在丰台科技园时跟同事聊到所谓的康波理论时说的,作为八零年末出生的人,未有经历真正的历史大叙事,错过了改革开放,互联网爆发,甚至是08年经济危机时也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在校大学生,对于一个从农村上来,连大学还需要借钱上的人,更不能参与到全国或者全球叙事。

于是,就在这时候,2020年这个黑天鹅事件,直接促使了整个全球经济体系的大变化,甚至更深远的是财富的reallocation,然后真真切切的让你体会和参与进来。而全球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惨烈的,几十万人生活在痛苦之中,那么多国家和人命的失去,真的是一次百年未遇的全球大灾难。就像国外媒体所轻描淡写的,认为连流感都算不上上的病毒,对个人和国家能有什么影响。但事实证明,现实却比预料的要惨烈的多。

总觉得现在的状况才刚开始,总感觉有很多未知的变化正在发生,但是却又感觉不到。所以一方面有点每天过度焦虑自嗨,一方便又有点不知所措的焦急。是的,2020年将改变很多人很多事,但大家总希望能够将改变较少到最少,毕竟这个蒸蒸日上的世界,不想因为一次疫情而停滞,甚至重回到以前的萧条。

于是,忍不住的要想下这次的事件对个人产生哪些影响。今年的一月份,从西雅图回国过春节,原来想着过完春节大概三周回来,继续按部就班的上班,然后就一直被困在老家,然后美国关闭了与中国的常规签证,不允许小伙伴们回国,于是不得不开始在家办公。于是,对所有人,一个巨大的挑战开始了,因为从上学到现在,只要是在家,总是因为没有自律,而缺乏上班的动力,有种上一天糊弄一天的感觉。大概这样上了两星期,发现不行了,这样下去,老板那根本没法交代啊,而且如此下去自己也没有任何成长和收益,这肯定不行了。纠结了半天,决定冒险从老家回北京,把娃放在老家,自己来北京上班。于是,来北京后的一段时间,发现依然不能自律,老觉得working from home就是消磨时间,没有效率,没有成就,再加上最近外部的所谓一些公司的消息,比如faceboOOK把这半年来的个人performance一致变成优秀,Amazon大老板亲自发邮件让大家重新安排自己之前规划的commitment,更加让人觉得,所有人都跟你自己一样,不思进取了。。然而并不是这样的。

后来开始反思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无心上班,想了好久,才渐渐发现,原来是对当前发生的国内国际的状况太过焦躁且关注了。虽然是屁民一个,无权无势也无钱,却总感觉就先开头提到的一样,觉得也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且将是我们这一辈人最切身的经历和体会,于是,每天关注着各种论坛,网站,朋友圈,然后开始折腾国内外的股票基金,也开始亲身参与进来,美元账户买美股,人民币账户买A股,各种股票基金债券之类的理财也在看。一天两天是兴奋焦虑,每天关注着市场动向,白天关注A股,晚上关注美股,平时就刷朋友圈,水木论坛,然后还有各种个人自媒体评论博客。知乎,youtube。。。太多太多,最后发现,真的信息过载严重,然后就直接满脑子的每天都在沸腾焦虑着。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已经完全理不出头绪,且物极必反的,啥也不想理,不想看了。

当然这期间,完全没有正经工作多少事,很多时候,一天真正工作的时间,估计连两小时都没有,想想的确可怕。于是,仔细想了想,想理清一下最近的心里思绪状态,看看真实的情况到底是啥样的,一方面留个记录,一方面,理清之后就能不这么焦躁,开始多花点时间在工作上。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大方向判断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对抗会越来越多,当然这样的环境对于海外华人来说也是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在国外的生活环境可能因为两国之间的较量被进一步的挤压和缩小。甚至国内的很多舆论宣传会让过去十年的欣欣向荣完全相反。这是一个不利的点,所以,如果你要寻找一个必须在外面上班的原因,赚钱多加上自由是不是就是你所追求的呢?但这自由也是局限于自己小圈子里,年轻时的自由,因为一旦你遇到事,年老体弱多病,各种社会资源的局限性就会特别明显了。然后你就会发现,这样的自由已经完全不在了。 这似乎又在瞎扯。但又是为什么,我要 如此的关心当前的局势,当前全球各地的疫情和市场呢?之于我到底有什么有意的事呢,即使想到这里,还是想不出有什么意义。最可怕的是,最后得出了一个不想做事,浪费时间的结论,那么,这就可悲了。

开始理解所谓人生财务的三个阶段,财务保障,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在财务保障阶段,你所拥有的现金或者活期资产足够你失去当前工作收入后六个月的基本生活保障开销。如此是财务保障阶段。而财物安全则是指,instead of现金,如果你当前的资本收入所产生的利息,能够满足你不工作所产生的基本开销,那么这是财务安全阶段。而财务自由则是,你的资产所产生的利息收入,不仅能够满足你基本的生活开销需求,还能帮助你实现你的梦想的生活,这就是财务自由。既然梦想是因人而异,那么达到财务自由的标准也因人而异。所以,我所关注当前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觉得当下有能够让自己改变的机会。或者说是能够让自己财富实现增长的机会。 于是想的越多就越浮躁。尤其是每每发现每年全球的财富增长呈现出可怕的马太效应。比如美国,全年的财务增长一大部分都最终跑到了全球富豪的手中,而苦逼的下层人财务在缩水,以前觉得还不错的中产阶级,相比于十几年前,其消费财富能力反而在下降。这种马太效应是在是太吓人了。也不时地让人警醒。美国如此,中国也一样如此,就比如每当大国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中下贫民,既得利益者尤其善于鼓动和叫嚣这些人来为自己开路。想想也确是如此,尤其是渐渐的意识到,自己就是这中下贫农的阶级。我猜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在这时候,越是觉得自己寝食难安,盼变化吧。

于是,一方面给自己做财务规划和理财计划,随着逐步积累,也希望自己能在理财上有所长进,能够至少让自己的财务跑得赢通胀。一方面,开始从保守的理财方式变得以营利为目的的,赚取主动收入的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理财知识和经验,盲目的理财冲动会越来越多的转换成有意识的,能够在一定投资盈利标的下的快速的止盈止损。而我个人目前的投资收益目标为8%左右。当然还有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不让自己的账户钱一直闲着。尤其是最近发现,美元投资除了股票,似乎根本没有有效的投资收益,放很多在里面睡觉,实在是理财投资之大忌。除了扣除一部分的财务保障的钱,真的应该考虑下如何盈利的问题。得想一下HSBC都有哪些投资收益。去年一年,利用HSBC premier的全球转账,没用一分手续费,在各个账户之间转,也确实是一种收益了。只是目前看来,需要进一步联系看如何只要保持免费的advance账户了。

然后针对美元资产的投资,也从之前傻傻的放在checking和saving账户,几乎每月为零的利息,开始意识到一个投资账户的必要性。比如开一个投资账户来进行基本的bond的投资和定存(cd),从未基本保证年化2%左右。还能一定程度上均衡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风险。同时,跟进一步,开始进行robinhood的股票投资,然后徐今天才意识到,原来他也有ETF(Exchange Trade Fund),即股票交易基金,最常见的如追踪标普500指数的交易基金。更进一步,当然鉴于近期的状况,目前对于美国工作的未来前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暂时不开通定存账户,来保证灵活性。

还有一个最近意识到的,是关于投资所谓的止盈和止损的设定,比如如果当前价格相比于买入价格跌幅超过7%,就开始止损。如果涨幅超过20%就要及时止盈。有句话说的特别好,股票涨时说是为了赚钱,跌时是为了信仰。最傻不过的行为。一定要引以为戒。

竟然碎碎念了这么多,打住,睡觉。

@lengerfull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