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状态特别不对,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上班,不想睡觉,甚至连电视都不想看了。脑袋上像蒙着一层薄膜,昏昏沉沉的,但又异常的清醒,睡不着,易惊醒。
最近状态特别不对,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上班,不想睡觉,甚至连电视都不想看了。脑袋上像蒙着一层薄膜,昏昏沉沉的,但又异常的清醒,睡不着,易惊醒。
这种心里很明显,当股市跌的时候,不在想看自己的股市,当股市涨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鸵鸟心态太逗了。
除了科技个股,最近开始有意识的投资一些基金。除了SPY500,QQQ之类的所谓被动基金,开始尝试投资所谓ARK这种新兴的主动基金。Cathie说给她五年,她会定义什么是真正的价值,那就记录下,到2025年,这几个基金表现如何。至少这种ARK级别的基金风险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感悟是因为疫苗的好消息,之前酒店,航空,邮轮,银行之类的趴地股竟然来了一拨暴涨。所以说,这个往往是聪明投资者里面的所谓需要发现的低估值,高价值的公司股票了。
消息层面,国内开始有大规模针对科技行业平台垄断治理的官方通风。
发现这十几年,就贪图着这么个乐趣,如果没有,真不知道一天该如何结束是好。但如果其如吸毒般上瘾,那变成了恶魔,可以召之即来,但挥之不去。
久病床前无孝子。
人老了应该按照遗愿清单那部电影里说的,好好的活一回。自私一回也无妨。养儿防老,多几个兄弟姐妹不会孤单,其实某种程度上有其道理的。
龙应台的那个香港大学演讲尴尬的重点就是试图用风花雪月的故事去撼动家国情怀的历史。我想这也是评价一个作家的历史地位最重要的点。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高中是比较觉得写的很不错的散文,随笔,其实没有多少份量,局限性比较大。谈谈个人情感,风花雪月的小确幸其实很好,但是家国情怀,没有一定的积淀和历练,几乎就很难了。所以就翻车了。
所谓高或者低的预期很难设定,更实际的方式是根据事实来决定下一步怎么走。最近知道了国债逆回购每天不同时间段的收益率是不一样的。每个月不同时间段也是不一样的。通常月末的时候很高。对于闲钱就是很好的去处。然后,也知道了,不同银行的活定期收益率也是不一样的。银行购买理财大多数都是非常坑爹的,尤其是手续费。
以前特喜欢看文艺片,爱情片。现在不敢看,越看越觉得自己可笑。托斯卡纳艳阳下,到异地去买个大别墅,确实很romantic。
再一次被打脸。以为自己随便改改便可以fix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然后就直接checkin,推上去了,也没看,直到有人report好几个sev2,才发现有这么大的impact,各种lose trust,然后还要花两天时间来backfill,这个事整的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仔细反思了,其反映了几个方便的问题,最初的integration test的cover写的太烂了,正常如果产生了real的Finalize,test就应该挂了,但其实根本没有相应的validation。再一次印证了在实际代码中,有90%以上的bug都是可以通过完备的test来避免的,偷懒最后只会让你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上面。
不知不觉,在北京的家中已工作有近10个月,期间经历的很多事,但总算勉强维持一个基本的wfh的环境,也是因为家中变化,尝试回到杰何村中工作,今天是第一天,晚上出来满院的桂花香,沁人心脾,几分闲来几分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天无心上班。
喝一碗鸡汤吧
小孩子才害怕分开,大人只计划重逢。
其实有些人你们已经见过这辈子最后一面了,只是你还没发觉。
长大了以后想当什么?小孩
下定决心要做的事,就要保持不动声色,心潮澎湃。
不要踮着脚尖去爱一个人,站不稳的。
你看自由这个词,长得就像条条框框。
我试过销声匿迹,最终也无人问津。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在路上随便见到的路人甲,是被人做梦都想见到的人。
我还在等,这世上唯一契合的灵魂。
你是经历了多少委屈,才有那一身好脾气。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总是要分开的。
敏感的人都特别懂事,只要稍微给点暗示,就能读懂背后的意思,所以从来不会让别人为难,只会为难自己。
如果累了,我们就回到第一天见面的时候吧。
当你经济独立,见过世面,你才不会纠结一个人爱不爱你。
幸运的人一生会遇见两次爱情,一次耗尽热情,一次融化坚冰。
有些大问题不敢想,一想心态就容易崩。比如生老病死,人生无常。比如小学时就一直在问的,人生的意义,志向。才渐渐认识到,志向对一个人的意义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大学之前所有的寄托都在大学,大学之后,就想着工作赚钱,想着赚钱在城市里安家,有个自己情感的寄托,却越来越发现南辕北辙。没想到感情上唯唯诺诺,躲躲藏藏,不敢面对,而害人害己。
理解一个概念的时候,第一要点是明白其描述的对象到底是什么?比如当我们谈eventual consistency(最终一致性)的时候,我们说的是在一份数据有多个复制的前提下,如果某一个或者多个复制被更新,那么,以一种怎么样的方式来保证之后的数据还是一致的,就有了强一致性和最终的区分。
再比如,我们谈DB的所谓的脏读,不可重复读,或者是幻读的时候,指的是在某个DB的isolation级别下,两个或者多个DB事务之间的影响。 针对一个事务A,如果其运行isolation的级别是read uncommit的,那么其有可能读到的是事务B并没有最终commit的数据,如果B在commit的时候rollback了,那么最终这个就是脏读。同样,如果isolation的事务级别设置在read commited,其就相当于加了一层限制,如果B的transaction还没有最终commit,就不应该让我读到。这样的限制也一样还有问题,比如如果A事务开始的时候,读了一次B,然后B针对同样的数据做了update且commit了,A这时候在读的就是新的指,那说明在整个A的事务中,读的同一个数据是不可重复的,这时候我可以继续加限制,把isolation的级别设置则repeatable read, 就相当于让DB保证,如果我刚开始读了数据,然后中间即使B的transaction commit了,一样不要让我读到更新的数据,这样就能保证我在transaction之中读到的数据始终是一致的。只有当我当前的transaction已经commit了,下次在读才会发现B其实是已经更新了。这样其实就相当于针对某个A事务需要update的数据,B的transaction需要限制更新。相当于是针对某个row加锁。但是一样的问题是并没有对所有B的transaction的事务加锁,这时候可能B可以针对其他的数据做delete或者insert等操作,那么在A事务中query到的结果集其实可能多或者少。这就是所谓的幻读。然后如果我们继续提高DB的isolation级别,即serialize,顺序处理。那么在A处理transaction的时候,其他所有针对A transaction操作的数据先不要处理,顺序来。
基本的RDMS支持四种isolation级别,dynamo DB默认的事务处理库支持前三种,不支持serialize。
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于这种role change的定位还不够,对于across team, across project的能力还有很大的不足。这种过程很tough,但你不能一直逃避。Take responsibility, take action。
2019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大概2.9,也就是说你把钱放银行,如果年利率没有2.9,你就是在亏钱。而其实不管是各种宝还是银行一年定期,其利率都是低于这个2.9的,多可怕。也即是说虽然你苦逼苦逼的每天上着班,却每天都在被那些富人吸着血。马太效应越来越严重,中下贫农就越来越苦逼。而前几年由于房地产的大水漫灌,让大多数城市家庭体会了资产的快速增值,而且是无脑的增值,只要买房就会增值。如今这个变得越来越难了。
所以,如果钱就是沙子,如何让钱不从你手里溜走,这就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虽然隐隐中觉得,科创板可能就是下一个创业板的坑,熊市多,牛市少,牛市是被割韭菜,熊市也是被连根刨,但是还是想参与下在券商进行科创50认购的体验。也刚明白了,认购和申购的区别。而且认购代码和申购代码也是不一样的。
于是华夏整个5000,易方达整个5000。来试试水。最近发现越来越懒惰,不利于止盈止损了。还是一步步的眼睁睁的让钱从你手中溜走。
难受!
越来越体会,勇猛精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规律的输出作为积累,然后就交给时间来酝酿,最后必定成就一坛好酒。 有时候觉得,譬如养花养草,其意义不在于花时间,有情趣,而在于,持续的定时的浇水给养,移盆剪枝。
规律,节奏,最终成趋势,结果。
DynamoDB ResourceNotFoundException indicate the table does not exist.
再次证明从问题本身出发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之前一直收到的feedback都是think big。这几年一直没有体会,最近一段时间才有所感悟。全局的,提纲挈领的想问题要比解决某一个问题难的多,尤其考验人的是从杂乱无章中找到头绪,去把握住问题的实质,然后找到方案去解决问题。这个可能就是往high level去的必经过程?
还真是有些物品能惊艳你的生活,比如这个眼罩,睡眠明显变沉了许多。比如这个喝茶的习惯,最近新发现了许多。
PS: 昨晚一直被DynamoDB的ConditionalCheckFailedException坑了好久,最后才发现是在有mapper时,DynamoDBVersionAttribute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