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式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很可怕的。简单的创建一个小小的文件夹,因为之前大家用的都是Project前缀,后面就是简单的一个单词。但是因为我想创建的这个是两个词,就显得比较长,有点格格不入。想了半天感觉都不合适。后来才发现,我为什么非要以Project作为前缀呢?思维定式真是可怕。
思维定式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很可怕的。简单的创建一个小小的文件夹,因为之前大家用的都是Project前缀,后面就是简单的一个单词。但是因为我想创建的这个是两个词,就显得比较长,有点格格不入。想了半天感觉都不合适。后来才发现,我为什么非要以Project作为前缀呢?思维定式真是可怕。
第一阶段定是喜欢读老庄,懵懂而不知,唯喜欢上层楼。第二阶段发现鬼谷子更为实用且易入门,到了第三阶段发现还是老庄,看山还是山。
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防火。我什么都没有说,野风惊扰我。
今天delivery plan讨论的过程中还是深深认识到自己目前一个非常大的gap,就是思考的深度和完备性还达不到。很多时候都是在片面的思考问题,针对不同的options。,不能全面的分析其优缺点,只是停留在表面,零散的打游击。
这个peak day总算平稳度过。从之前的readiness到之前tt bash发现的一系列问题,之前甚是忐忑不安。也算是自己作为tech lead经历了完整的PD和BF的peak。过后回味,别有一番滋味。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 jw在群里发了个啊,奥迪Q7真好看。我原来想着回一下表示参与,细细思量下,这个问题不是问我的。通过上下文和言外之意识人处事,渐渐若有所获。
无意间被推荐了<The Manager’s Path>,发现里面的很多内容及其实用,而且和自己在公司里经历的几乎是一模一样。很多concept,很多观念都很有学习和借鉴意义。对于自己系统的学习和了解management相关的知识非常重要。虽然自己无意于往management的role走,但作为一本向上管理的指导,还是很有意义的。
今天读到了所谓的good manager and bad manager : micromanagement and delegation. 对于最近自己的工作也很有启发意义。跟自己最近遇到的事。确实一本很不错的书。
体会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环境中不得已的困境。
PS: 读《大明王朝1566》有感。
每次看着不同人的vlog分享,看着周围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乐趣。有自己追求的事,有自己的青春时光。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就觉得自己的人生真TM操蛋。这种想法已经历经多少年,现在仍然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没有活过一样。没有乐趣,除了工作,没有自己的追求和乐趣。甚至是闲暇时光都不知道该如何度过。尤其是沉迷于短视频或者youtuber短片。时间浪费的可真是。所以,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什么才能真正形成我坚强的后盾,面对任何问题?昨晚看的那个北京程序员一天中的兴勇的采访,住在四个人合租的房间,和读研的女友的纯真爱情。对于自己奋斗和对于生活,父母的理解,等等。真是让人理解深刻。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技能,让自己对于别人有意义,有价值?本质来说,自己不是拒绝社交,而是喜欢社交,喜欢被簇拥赞扬的感觉。这也许每个人都喜欢吧。
你现在急需要训练自己的两方面的技能。Delegation和Planning。惰性太严重了,拖延症会直接让你往前走的路废掉。而且如果你自己分析拖延的原因,你会发现,本质是你不会,越不会,那种弱者的心态就会显现。而且那种是以implicit的方式来呈现。甚至之前你一直错误的认为那只是拖延。而忘了拖延也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竟然如此的直接明了。是在是太可耻了。
去个人感情化,business is business。尤其是在做一些tasks的时候,这个往往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感觉有难点。休息一会。感情用事,简直是坏一切事之源泉。
我在大的design和scope的能力上一直有问题。关键是不积极。而且之前arko提到的两点:其一,对于自己scope的提高,不要局限在pces,要往paystation去,做PSBR。往上,走到APX,Ordering,COW,CASE,直至RW等等。对architecture和细节都要有理解。不要模棱两可,不要大概。其二,要提高自己的communication的能力。写doc的能力,没事多读读doc,多收集一些非常有用的doc,打印出来,自己回味,自己看,自己整理。目前,这两方便做的都很少。对于自己下一个level的职业规划也没有任何概念。这个就是个问题了。
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我越来越觉得,易经里的话,每一句都是微言大义。所反映出的哲理更是深刻。
看这部小说,尤其是丁元英住在古城南边的房子里的状态。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两种东西
这么长时间,竟然一直是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身体和心态都在崩塌。完全没有了斗志和精力去继续工作和学习。整个身心状态都是一团糟。越来越觉得虚。生命状态的虚空,心理状态的虚空。虽然得知升职结果很开心。但是这种喜悦和开心,竟然只一天,就消逝去。没有奋斗目标,没有连贯一致的生活状态。永远是浑浑噩噩,不知所以。像是被生活和时间,艰难的推着走。没有了激情,没有了动力。
我现在特别想要一种,连续的,充实的生活状态。生活可以是按部就班的。但是是觉得充满意义乐趣的。
今天开始看《遥远的救世主》
追风筝的人读完才发现,原来人无完人,人人都有不同的一面,即使伟岸高光如爸爸,也有私生子。而作者也是一个平凡人。从小时候眼见哈桑被欺侮不敢站出来。到长大后懊悔,救赎,最终完成了生命中重要的一战。从而从以前的痛苦中解脱,释怀。最终成长为男子汉。读罢,还是觉得的,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读着《追风筝的人》,看着文中对爸爸的描写,不由得觉得,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抵如此。坚毅,固执,一身正气。而自己心智确实如此孱弱,经不起挫折风霜。
隐隐约约觉得,某种职场意识在逐渐觉醒。从Sr的人学,技术真是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反而是soft skills的部分,怎么做manager的部分,开始觉醒,萌芽。像极了封建社会晚期作坊形式的资本主义萌芽。。。
丧太简单了,顶着一切热爱生活才是真的酷!愿我们都在鸡零狗碎的生活里找到闪闪发光的快乐。
自从买了鱼缸,突然感觉房间里多了些生气,闲暇起来,看看鱼,看着鱼缸从起初的空无一物,到渐渐地增加水草,火山石,betta鱼,石块造景,到渐渐的有越来越多的水草产生。其实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越急就越容易造不好景观。越是慢慢的增加,慢慢的积累,所呈现的东西越是耐看不衰。越来越体会到所谓‘留白’的意趣。
以前觉得生活是目的地,后来渐渐地发现,生活其实是过程。19年来的时候,一张床,一个桌子,椅子。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房间里除了是个睡觉的地,其他几乎没有什么东西。2021年的疫情,渐渐让自己体会到,生活的东西是应该要有的。对于自己身心的健康以及long term是很有必要的。不知道这个是否有用,因为当自己感觉到有压力的时候,把它当成是一个非常好的放松手段,其实非常重要。希望有用。
从petco整回一条泰国斗鱼(Betta),灰褐色的头和尾,金蓝色的身体。小小的,但是挺有精神。
这周效率明显下降了很多。而且真正project这块没有太专注,很多会议,自己没有积极主动的去drive,一边浪费时间,一边没有收获。这两次的client端的design review暴露了自己的短板,值得深刻反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