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感受到底是什么,但是今晚上突然感觉赤霞珠的红酒和爵士很配。
我不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感受到底是什么,但是今晚上突然感觉赤霞珠的红酒和爵士很配。
妈的,为啥感觉以前老是容易弄混的东西,加个时间线(历史),空间线(地理),一下就清楚了呢!!!
– 读《奥德赛》有感
偶然发现,在redhat实习时遇见的北大小哥对我影响很大。他的见识和知识面让我印象深刻。推荐的两本书至今才发现越读越有意思。
$ pushd temp-dir
# come back to current directory
$ popd
0.99元拿的amazon smart plug 貌似确实很有用。而且和alex的连接也很方便。自己还有定时的功能。不仅可以通过主动唤醒的方式,还可以实现定时开关机的处理。这个可真是解决了长久以来我的一个大忙了。多尝试新事物,多寻找其他解决方案,不断地尝试,为生活增加色彩。 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在经历了两次贤者时间以后,又一次想要为此来寻找解决方法,就像一次次的被打败,却一次次的不认输。仔细反思的话,有两种替代方案:
1)在睡前要有某件事能够作为一天的终结来对待。把心安放住。这个必须和工作无关,也和睡前读书关系不大,很多时候睡前读书确实不错,却不容易控制,不容易坚持。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才好。睡前读书不行的话,睡前电影能不能行,看历史纪录片,看一些ted talks等。
2)好久没有打网球了,锻炼似乎不可以荒废。一荒废,心里就容易脆弱。要继续坚持自己最近的发现。很多心理问题其实是由生理问题导致的。精力更不上,身体缺少所需要的能量,心理就容易出问题。
3)有时候,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比如穿正装上班,即使是在家也不要穿拖鞋。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仪式感,往往会对人起到很大的改善。
《平凡之路》中的那句台词,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烂大街,却是一针见血。喜欢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占有,使用,满足自己。爱则是考虑对方,做什么都三思而行。但有时你以为是爱,其实是自己习惯了依赖,你以为的独立自由,在外人看来却是多么的肤浅可笑。慎独,然后君子。
又一次被日本的这种电影深深地触动。那种平缓宁静的叙述,一年四季景物和人的变换,连哀伤都似带着日本式滤镜。记得最早读这类作品的时候就有种莫名的清切,《古都》,《雪国》,甚至挪威的森林。
突然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偶然回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篇关于Linus Tarvolds的报道。其中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安静。
I want my office to be quiet. The loudest thing in the room – by far – should be the occasional purring of the cat. And when I travel, I want to travel light. A notebook that weighs more than a kilo is simply not a good thing (yeah, I’m using the smaller 11″ macbook air, and I think weight could still be improved on, but at least it’s very close to the magical 1kg limit).
小长假第一天,去了中超和Costco。中超主要添置了猪肉,排骨,咸鸭蛋,空心菜,韭黄,酱油,午餐肉,豆豉鲮鱼,榨菜,火锅底料,还有四袋速冻饺子等等。去Costco买了澳大利亚羊排,红酒,Norway三文鱼,butter,午餐肉,海飞丝shampoo,牛油果喷油,鸡蛋,芒果,橙子,oat milk。
为什么要记录下这个呢,这次买东西是我第一次通过先自己记录一些list,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买的。有种半只脚开始踏入生活的感觉。确实每一年都会有一些提升,不管是认识方面的,还是生活本身方便的东西。最终的目标感觉就是向着一种和生活握手言和,达到一种自洽的状态。从而更好的工作,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然后想着想着,生活本身似乎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我草,活了三十三年,每次想到这个问题,都是一阵困惑与迷茫。不知所已而不知所终。有段时间,我以为通过不断地面壁思考就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但是后来发现,确实如杨绛所说的,”你的问题就是想的太多而读的太少“。有段时间,由于忙于各种工作,加班和学习,这种想法被逐渐淡忘,但是后来却又逐渐从内心升起来,而且最近越来越强烈。
但是这两年来,越来越发现,以前所崇尚的生活方式正在远离自己,而那种已消费主义为主的生活方式却在一天天的接近我。而且自己还觉得越来越受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花在了这个上面。我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到底是什么???
xp的话反映了从一个manager角度的那种expectation。而且是通过树典型,从内部瓦解的方式来起到激励的作用。一石二鸟,而且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无私和为你们好。但是manager的expectation和员工的这种WL存在着某种天然的冲突,需要trade-off。他有自己鲜明的管理特色,这种意识和能力似乎是从他转组之后开始形成的,而且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提高。由此能看出,真是所谓的变则通。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怎么来都会变成舒适区,如果不忍痛跨过的话,其实是没有进步的。风险和投资收益率似乎一直成正比。
我原来以为健身器械啥的并没有什么用,直到最近连续每周三天去健身,做器械拉伸,发现肌肉的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有了点小苗头。尤其昨天夜里起身发现,我擦,胸肌似乎有了那么一点。那种惊喜,真是不错。所以怎么说来着,健身还是得持续性,按照10*3这种方式来做,健身完要补充蛋白质,促进肌肉重新生长。
最近疫情比较严重,不太敢去健身房,希望在家锻炼对自己有点用。唯一感觉缺少的就是力量训练的部分。对于腹肌和手臂力量的训练需要着重来对待。还是按照10*3组来做。看起来是效果比较明显的。
种草了很久的apple tv,今晚终于下手了。用的员工折扣也算是比较划算。给自己找的缘由也算是很sold。
1)2022年初疫情又起来了。从十二月到1月初,已经有二十多天没出门了。感觉又回到了2020年初的那个感觉。也算是给自己找些娱乐消遣的东西,不至于让自己抑郁。
2)这个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感觉妈的不知不觉的落后于时代,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电视盒子,自己竟然没有玩过。有时候翻天覆地找些剧集,发现只要稍微用几块钱可以节约时间。(PS:这个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就感觉失去了大学时候各种折腾捣鼓的乐趣,但是确实为很多重要的事情节约了时间)
3)最近探索youtube music发现,其比Apple music很多推荐要跟好,尤其是random的给你推荐很多意想不到的歌曲,而且听着都还好听。于是cancel了apple music的会员,专用youtube premium + music一起。价格也差不多。9.99 -> 11.99
That’s not what i meant! 之前读着老觉得这本书是用大量篇幅在描述social中人与人相处的一些相互误解的scenario,往往从一个个实力来描述整个误解过程。却没有说太多,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言以蔽之,有问题,但没有解决方案。
后来越往后读,越发现,很多问题描述的过程做,把一些产生的细节理顺了后,这些其实就是解决方案。有三点挺深的感悟:
1) selling技能。这种不是salesmen专有的。周围其实就有很多人有这种特质。比如xianan的这种推销技能,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很有用的convince,也是展示自己存在感和价值的东西。
2)男女交往恋爱到结婚的过程中。为什么多数人都是越来越不能相互理解,吵架,而不是相反呢。书中的那个解释我觉得很受用。开始是双方对于各自的expectation其实很低。即使有什么说错话的地方,也都是用好的假设想。随着两人在一起时间越长。双反都会给相处、对话加入一个前提。我们都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了。你就应该非常了解我,很多事情即使我不解释太多,你也会懂。这的确是问题的根源。
3)男女聊天过程中对对方reaction的预期是不同的。比如一个女生跟你说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烦心事,其实更多的只是一种诉说,你需要做的就是倾听,或者也拿自己的一些烦心事安慰。而多数情况下,男生会选择和她说没这个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最后可能会反衬出女生很笨,搞不定事。这种结果就容易适得其反。
从12月26号到今天6号,dora在这寄样了11天了。之前觉得烦,各种折腾,晚上睡不着觉。突然渐渐发现,当你晚上一个人在桌子前工作的时候,有一只猫在旁边陪伴真的是那种暖暖的感觉。
shit,今晚被pcbackill的remote override的环境整的不成人样。一直报一个dependent的bpas service client package的sdl not found. 这种奇怪的错误通畅有两种途径来fix
切记切记,不然每次发错误都要吃亏。
不知不觉圣诞元旦假期就结束了。来的欣喜,去的也有点触不及防。这几天一直在贯彻的一个思想就是君子慎独。以前以为慎独就是要严格自律,勇猛精进的向上。渐渐发现,好好生活,好好吃饭睡觉,心中有光在追寻,平淡生活中反而有种无穷的精气神和动力。而赋予生活意义的不在于追求的结果,而恰恰在于生活本身。生活中有很多打发时间的方法,把这些打发时间的东西变成一种兴趣。你会发现,人对探索新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和乐趣。
是时候找一些权威机构对过去一年的投资收益做一些比较全面的分析了。